今天看見一篇非常棒的文章,
讓潘老師有很大的感觸..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曾經有一回我負責學校的新生家長座談會的活動攝影,
之後,我不只一次的曾經幻想過,
有一天,我要在新生家長座談會上,
向一群剛剛成為『一位小學生的家長』的『家長新鮮人』演說。

為什麼呢?
因為我覺得父母親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之後,
由於孩子成長環境的巨大轉變,勢必需要調整心態,來面對即將發生的巨大差異!
如果沒有事先準備,那麼這些轉變引發的許許多多『料想之外』的情況時,
父母們的心理一定會驚慌失措、手忙腳亂,
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,
造成許多的遺憾!


孩子在上學之前,
孩子總是在父母親眼前,所以自然而然,父母會對小孩子的了解有十足的信心。
可是在進入學齡之後,
孩子漸漸的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,
同學、朋友、師長紛紛佔據孩子生活中的更多時間,
可以想見,父母親對孩子的掌握能力會漸漸衰退的,
不過這樣漸進的過程,有時候父母會難以掌握這樣微小的差異,
而這些微小的差異日積月累,會漸漸變得越來越大,
終於,父母親心中的那個停滯不前的『孩子的形象』,也會離日漸成長的『孩子的真實面貌』越來越遠!

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來說,
每個人在敘述自己親身的經歷時,
所說得內容是自己印象中的內容,
有時候這個內容會距離『真實』有一段距離!

這並不代表這個孩子說謊,
而是他腦海中印象,受到自身的感受影響,將某部份強化,而某部份忽略。
相信許多老師在處理小朋友的紛爭時,或是許多家長在處理兄弟姊妹的爭吵時,
都會發現小朋友所訴說的內容,都是對自己比較有利的,
原因就在於小朋友對自己受到欺負、傷害的部份感受特別強,
對於別人受到的欺負、傷害感受很弱,
所以描述起來,總是如此啊!


偏偏在這樣的情緒中,
小朋友要發現自己的缺失非常困難,
如果大人處理的結果不如他的預期,那麼他就會在心理覺得父母偏心、老師偏心了!

潘老師在處理這類紛爭的時候,
除了有立即明顯的危機例之外,
(如果有立即明顯的危機,那潘老師回毫不客氣的立刻制止!以免發生危險啊!~"~)
通常會讓小朋友坐下來,
一個個描述各自遇到的狀況,然後傳喚證人,
讓整個事情清晰的呈現,
等到當事人跟我一起重新把當時的狀況還原,
明白自己到底自己做了什麼,
這個時候情緒也比較冷靜了,就容易發現自己的錯誤,進而能夠改進了!


因此,大人是不是能夠保持冷靜,
不會隨著孩子的情緒起伏,是非常重要的關鍵!

......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唉!
病了以後體力很差,
想要全部寫出來,總是力有未逮啊!



我想,還是請大家直接點下面的連結去看引用文章吧!~"~


(冷靜真的是一帖良方妙藥啊!)




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gmej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