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前幾天在蔡老師的部落格看見一篇文章,我覺得寫的真棒,
以前信箱也收過,可是一直沒整理,這次又看見,讓我想起來,這真的是一篇很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文章。
可以讓各位同學早一點作準備!
===================

閱讀分享- 孩子,我應該留給你什麼?
文╱Carol(奧林大穎文化總編輯 )


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.......



一個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,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,這個好朋是一隻小豬,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,小豬養大了,有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。

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,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。

可是,小男孩不知道的是── 爸爸也快死了,因為爸爸得了癌症,醫生告訴爸爸只剩半年的時間可活了。

爸爸還是每天靜靜的工作,他想只剩半年了,更要好好工作,多賺點錢留給兒子過日子。

「除了錢之外呢?孩子,我還應該留給你什麼呢?」爸爸這樣想著。

爸爸告訴小男孩:「再過一陣子,我要殺你的那隻小豬了,到時候,請你當我的助手,在一旁幫我。」

小男孩不只悲傷,還很生氣。他想:「爸爸真過分!真殘忍!」
爸爸依然每天工作、殺豬;小男孩對小豬很不捨,全心全意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,也因為對爸爸的不諒解,小男孩要求自己要更堅強面對這一切,他不願在爸爸面前示弱。

到了該殺小豬的那一天了.......
爸爸沒有殺小豬,因為爸爸在那一天死了。
小男孩靜靜的流眼淚,他終於瞭解爸爸的心意了。小男孩沒有嚎啕大哭,因為他對 「失去」一直有準備,現在他更知道──爸爸要他一直有這種準備。



每個父母都愛孩子,愛的方式通常只想到「保護孩子、給孩子快樂、讓孩子得到很多」,但是,人生不只是一直得到的吧?我們還要面對很多「失去」。

大一點的失去,是像那個小男孩一樣,失去至親;小一點的失去,有可能是丟掉一個心愛的玩具,

或是一個好朋友搬家、轉學。這些不都是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的嗎?怎麼能不教呢?

怕孩子被綁架,最好的保護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他,而是教他遇到狀況時如何自保;

怕孩子生病,不要將他關在無菌室,而是教他懂得自我保健,萬一生病了,又該如何自救;

怕孩子跌倒受傷,更要教他如何讓自己避免跌倒,萬一跌倒了,自己又該如何處理.....

愈是愛孩子,愈要想: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他身邊時,我該留什麼給他?」

讓孩子學會面對「失去」、面對不那麼完美的人生、有能力安慰自己,我想是必要的。




所有對孩子的發展觀察及研究報告都一再顯示,

一個孩子將來賴以為生存的、足以跟別人競爭的能力, 絕不是英文、數學、電腦這些技能,而是抗壓性 、挫折忍受力、處理問題的能力、能不能自我管理、知不道自己要什麼、能不能體諒別人、跟別人好好共處.....等等這些作為一個人的 " 完整人格特質 " 。

技能,只要想學,一段時間就可以學會;

天生的人格特質,則需要從小很精細的觀察、引導、培養,長大了, 帶著這些特質去面對自己人生的種種問題,

從小沒學會這些 ,長成大人了,人格特質成形了,再要彌補往往辛苦加倍,有時也未必能扭轉得過來。

一個有 美好人格特質的孩子,不管父母在不在身邊、不管將來會碰到多艱困的環境和人事,我想他都可以自己泰然自若的生活下去吧!


讀者1:

日前也在聯合副刊看到一篇讀者投書,有一對父母,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,上班了,有了收入,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,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,錢根本不夠用,結果丟了一句話給父母”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,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?.........”



讀者2:
看了 打了個冷顫
我們 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?
我們 要怎樣教我們的孩子愛物惜物?

佳佳:
我今年二十歲,目前因故休學,在一家安親班打工。安親班鄰近便利商店,孩子很喜歡去那裡買東西。常見包子吃一口就丟,飲料喝半罐就不要,洋芋片才吃兩片,就買一包別的來吃。這些孩子平常也喜歡偷藏別人的東西開玩笑,愛看人家著急的神情。我曾多次制止,他們卻毫不覺得不妥,甚至腦筋還動到我的火車月票上。

我生活一向儉約,身上很少帶超過五十元。失去月票,我回不了家,只能投宿朋友家;而我怎樣也沒有想到--竟是他們偷拿我的東西!他們非常聰明,一直等到月票過期了才拿出來還給我。我說,這種行為是不對的,我會寫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。這些孩子竟然從錢包掏出兩千元摔在我面前:
「小氣鬼,才兩千,賠妳就是了!」「才」兩千元嗎?我還不到可以老氣橫秋地說「我們那個年代啊……」的年紀,我也沒嘗過貧窮的滋味,但那兩千元也是我辛苦從生活費中儉省下來的,是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啊,這些孩子竟然可以這麼不屑地從錢包?掏出來摔在我面前!

這讓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當家教,我看那個孩子家中並非十分富裕,醫科生的我,時薪是可以索價五百到七百元的,但我只要了時薪三百元。我認真地教他,無奈學生不用心,總是想聊天,不想聽課,後來竟挑明了說:「要不是我媽說上妳一小時課給我五百元,我才不想聽妳講這些無聊東西呢!」

原來請我當家教,比請他當學生便宜多了!
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的很富裕,但他們生活的態度簡直像暴發戶。
這樣對孩子好嗎?

父母不能供應孩子一輩子,教會孩子節儉,比期望孩子以後能賺大錢維持闊綽生活,可實際多了。昨天我在教室的白板上心痛地寫下:
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」

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諺語,但我不認為這不合時代。
教給孩子這個美德,是 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。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,便盡量給孩子好日子過的家長請深思,這樣究竟是愛孩子,還是害了孩子。

版主回覆:
捨不得孩子吃苦,將來他會更苦!
許多父母養小孩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,怕他凍著、怕他餓著、摔著...其實這種過度的保護,只會讓他更低能、更依賴、更不知如何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。
佳佳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她日後儉樸個性,也幸好她在安親班工作,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現代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程度已經到了病態階段,像劇中的富家子弟,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,儘管孩子不領情,他們總是為孩子將來設想,找了各科的家教老師幫孩子補習,殊不知是害了孩子,我認為家長真的該好好反省反省了,我想這種父母不少,希望大家努力的把此封信轉寄出去,尤其是寄給已婚而且家中有小孩的朋友 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註:上面的版主回覆不是潘老師喔!是原本電子郵件中的一部分,
這封信原本應該是貼在某個討論區中的文章,轉寄的人把人家的回應也收在信件中了........



另外有一不錯的參考書目,
如果有機會給小朋友閱讀,
我相信也可以培養小朋友正確的人生態度喔!
我把他們貼在下面:
《莉莎的星星》、《獨自去旅行》、《好好哭吧》是三本以不一樣的故事討論「失去」 這個議題的童書。

說是童書,其實裡面有很多的涵義也是很適合大人去想想的......

《莉莎的星星》講的是一個小女孩莉莎生病了,需要長期住院、不能去上學,

其他小朋友對同 學生 病這件事的反應。

有些孩子一開口就問:「莉莎生的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?」 有些孩子則是擔心莉莎會不會死......

每一個孩子面對同樣狀況,所思所想都不太一樣,這就是個可以跟孩子好好討論的點。

最難過的是莉莎的好朋友班尼。莉莎生病後,班尼很自責,覺得一定是自己沒有對莉莎好,她才會生病。

又在心裡偷偷許願要把玩具都送給別人,如果這樣可以使莉莎好起來的話.....

班尼的這些屬於孩子的天真、善意情懷,讀來真是令人動容。

我們經由一個故事,看到了生命的美好,也學習到一種新的對應生命挫折的態度

《獨自去旅行》則是用很童話式的可愛動物、鮮豔色彩去詮釋一個有點小悲傷的「失去朋友」的故事。
兔子要遠行,浣熊、鴨子、大象雖然不捨,但大家以「回憶和 兔子度過的快樂時光」來互相安慰,

讓「失去」這個本來是負面的情緒,轉化成積極 的生命能量。

《好好哭吧》卻是由一個溫柔的死神說故事給孩子們聽,把生跟死、快樂跟悲傷、歡笑跟哭泣,

這些原本看似對立、但其實應該是並存的情感放在一起看,

讓孩子理解生 活裡本來就有正面和負面的東西,應該快樂去面對正面的、好的事情,


也需要有度量 接受生命中不好的、負面的人事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gmejo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